“点上开花”到“全域共美”
“点上开花”到“全域共美”
“点上开花”到“全域共美”
盛夏时节,步入西海岸新区大场(dàchǎng)镇,宽阔(kuānkuò)平整(píngzhěng)的柏油马路蜿蜒伸展,房前屋后的绿树与(yǔ)鲜花相映成趣,广场上的村民正悠闲地唠着家常……这幅充满生机的乡村图景,正是该镇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的鲜活注脚。
近年来,大场镇以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为契机,紧抓“农村卫生改厕、生活(shēnghuó)污水处理、垃圾分类、村容村貌提升”,创新实施“全程闭环、全员联动、全域覆盖(fùgài)”的“三全”整治模式,推动镇域(zhènyù)环境(huánjìng)面貌焕然一新、治理效能显著提升、乡村振兴基础持续夯实。
记者在大场(dàchǎng)镇韩家洼村看到,这里的道路平整宽阔,房前(fángqián)屋后环境整洁,乱堆乱放不见踪影,处处透着精心打理的痕迹。
据悉,大场镇聚焦农业机具、柴草堆等乱堆乱放痛点,创新思路盘活闲置资源,通过科学(kēxué)规划(guīhuà)闲置空间(kōngjiān),因地制宜打造“共享场院”和“农机具集中停放(tíngfàng)点”,实现了农具、柴草等物品的规范、集中管理。目前,全镇已(yǐ)建成“共享场院”55处、“农机具集中停放点”5处,有效解决了“门前乱”的难题。
大场镇还系统推进基础配套(pèitào)升级与污染治理。其中,全方位实施绿化美化、雨水(yǔshuǐ)管网铺设;扎实开展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专项行动(xíngdòng),联合专业力量(lìliàng)入户指导养殖户完善粪污处理设施;创新推出“镇出资保障+新村监督落实+自然村负责清运”的三级联动(liándòng)模式。截至目前,累计清运粪污2000余次,指导完善粪污处理设施20余处,村容村貌与生态环境得到(dédào)显著改善。
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,大场镇精准发力,建立“回头看”机制(jīzhì),对(duì)重点难点和已整改点位定期回访督查,确保整治成效常态化保持。
绘就乡村“整体(zhěngtǐ)美(měi)”,守护家园“时时美”,关键在于汇聚全民之力,共谱和美乡村新篇章。
近年来,大场镇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,带动广大村民挥洒汗水、共建家园,凝聚起“人人参与、户户(hùhù)行动、共建共享(gòngxiǎng)”的强大合力(hélì)。
2024年,大场镇制定《大场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(shíshīfāngàn)》,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,镇党政班子成员分片包管,规建、执法、农业等19个部门各尽其责;探索党员带群众的“1+N”工作模式,由党员干部带头清垃圾(lājī)、治污水(wūshuǐ)、改户厕(cè),形成“党员带头干、群众跟着上”的氛围(fēnwéi);依托《村规民约》,引导群众从思想上认同(rèntóng)、行动上支持,推动村民主动参与村庄保洁。
“为进一步凝聚整治合力,由村干部带队,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以及群众力量(lìliàng)分片包干,实现了多元联动。”大场镇分管人居环境的(de)副处级干部李雪梅表示,“以河崖村为例,我们将(jiāng)其划分为4个责任区,由村干部带领(dàilǐng)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垃圾分类、上门回收,同时动员(dòngyuán)村民将闲置砖瓦改造成花坛。如今,该村实现整村‘零垃圾’,成为全镇(quánzhèn)的示范村。”
走(zǒu)在大场镇保子埠村,平坦整洁的硬化(yìnghuà)道路、畅通无阻的排水沟渠跃然眼前,成为村庄亮眼的风景线。
“去年以来,我们着力推进村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,将道路提升、沟渠整治、弱电线路治理作为提升乡村风貌、优化人居环境、夯实发展(fāzhǎn)根基(gēnjī)的关键抓手,系统部署推进全镇范围的精细化(jīngxìhuà)改造工程。这些聚焦民生痛点、着眼长远发展的基础建设,不仅显著改善了(le)村容村貌和功能品质,更(gèng)实现了‘硬件(yìngjiàn)升级’与‘民生改善’并举。”大场镇党委副书记、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赵希旭介绍。
近年来,大场镇将(jiāng)“微改造”与“精提升”深度融合,将困扰(kùnrǎo)村民生活的出行难、排水难、线路乱等问题,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心施工一一(yīyī)化解。
从“点上开花”到“全域共美”,从“集中(jízhōng)整治”到“长效管护”,大场镇以“三全”模式探索(tànsuǒ)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乡村(xiāngcūn)环境善治之路。下一步,大场镇将继续聚焦污水管网维护、村庄均衡发展等关键环节,深化治理内涵,拓展“三全”模式实践,让生态宜居的和(hé)美乡村画卷愈发(yùfā)生动。
(大众新闻·青岛西海岸(xīhǎiàn)报记者 徐丽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