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市市南区:百年栈桥上演多语思政课
青岛市市南区:百年栈桥上演多语思政课
青岛市市南区:百年栈桥上演多语思政课
中国教育报讯(记者 刘淼)“屈原投江不仅是传说,更是爱国精神的(de)永恒丰碑!”近日,青岛市(qīngdǎoshì)德县路小学的学生以(yǐ)“多语话(huà)端午”为主题,在百年地标栈桥(zhànqiáo)上用中英文讲述端午故事,把纪念屈原的历史渊源与新时代爱国情怀(qínghuái)紧密相连,将传统文化融入国际交流。这是青岛市市南区多语大思政暨“栈桥英语角”优学市南公益实践活动之一。
栈桥英语(yīngyǔ)角诞生于(yú)上世纪80年代(niándài),是青岛最早的(de)自发性英语交流平台。为发挥大中小全学段、校家社协同(xiétóng)育人的力量,市南区教体局重启“栈桥英语角”这一带有青岛鲜明特色和跨越四十年温暖情感的对外交流平台,每周末在栈桥开展沉浸(chénjìn)式外语实践、互动式文化体验、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,旨在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中华(zhōnghuá)优秀传统文化,采取学校轮值制,打造既有本土特色又有国际视野的市南教育新样态。
活动现场的端午文创制作区,少先队员与外国友人、市民游客携手创作,将端午元素融入传统(chuántǒng)工艺。“香囊上的纹样是祖辈传下的吉祥符号。”队员们边示范(shìfàn)编织技艺,边讲述非遗背后的文化密码,一针一线传递着对传统文化的珍视,让(ràng)非遗在(yízài)创新实践中“活”起来、“潮”起来。
活动后,“雷小锋”志愿服务队迅速行动!队员们向游客发放精心设计的(de)宣传单页,热情介绍(jièshào)青岛(qīngdǎo)老街里的老字号故事——从传承百年的糕点铺(pù)到(dào)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店,从韵味十足的特色美食到充满烟火气的市井文化;同时,队员们也细致讲解青岛里院文化,分享里院独特建筑风格和邻里交融的生活气息 。“这些老字号和里院,都是青岛的文化宝藏!”他们用行动诠释(quánshì)着(zhe)新时代少先队员的责任与担当,让爱国情怀融入点滴实践。
下一步,市南区将依托市南“雷小锋”志愿服务品牌,全面开展多语思政“栈桥英语角”活动,联合更(gèng)多学校和(hé)国际群体,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的(de)常态化平台,让(ràng)“多语讲好中国故事”成为区域教育的特色(tèsè),在双语实践中拓宽视野,在传播家乡文化中厚植底蕴,在志愿服务中学会担当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