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:“微治理”构建乡村善治“大格局”

体育正文 129 0

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:“微治理”构建乡村善治“大格局”

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:“微治理”构建乡村善治“大格局”

近年来,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以村规民约为抓手,以红白理事会为纽带,以群众自治(zìzhì)为核心,通过制度引领、典型示范、文化浸润、法治护航等多种举措(jǔcuò),破除陈规陋习,培育文明乡风,绘就了一幅(yīfú)“村民共治、文明共建、成果共享”的乡村振兴(zhènxīng)新画卷。 党员带头,“理”出(chū)文明新风尚 三家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,将(jiāng)移风易俗纳入党建工作(gōngzuò)重点。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(mófànzuòyòng),成为新风尚的引领者与践行者。 村党总支发出倡议后,全村党员(dǎngyuán)纷纷签订《移风易俗承诺书》,承诺婚(hūn)事新办、丧事简办(jiǎnbàn)、小事不办。通过“两委说事(shuōshì)、理事会议事、村民评事”机制,引导村民节俭办事。党员们还主动加入红白理事会,为村民操办婚丧事宜提供全程服务与监督。 2024年,党员参与红白事志愿服务超100人次,以实际行动为村民树立了榜样,有效带动了群众(qúnzhòng)的(de)观念转变。 村规民约(yuē),“约”出自治新活力 三家村以村规民约为“小(xiǎo)切口”,撬动乡村治理“大变革”。秉持“村民(cūnmín)事、村民议、村民定”的原则,三家村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广泛征求村民意见,将(jiāng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移风易俗、孝老爱亲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,形成“婚事新办、丧事(sāngshì)简办、其他(qítā)不办”的明确规范。 三家村规定,红白事酒席不超过规定桌数、禁止高价彩礼、推行厚养薄葬等,并通过“巷长制”“十户联防”网格化(wǎnggéhuà)管理,确保制度落地。村规民约还融入法治元素,依托(yītuō)“法律明白人”和公共法律服务站,化解(huàjiě)邻里纠纷,提升村民(cūnmín)法治意识,助力该村获评“全国文明村镇(cūnzhèn)”。 典型示范,文明(wénmíng)实践“润”民心 三家村注重以文化人、以榜样聚力。通过评选“最美庭院(tíngyuàn)”“文明家庭(jiātíng)”“道德模范”等活动,树立(shùlì)身边典型,激发村民争先创优的热情。 司莫拉佤族(wǎzú)村罗爱艳,定期组织村民(cūnmín)整治房前屋后环境,以整洁村容迎接游客。 村内还开设“家长夜校”,邀请(yāoqǐng)宣讲团剖析高价彩礼、厚葬薄养等(děng)陋习危害,通过案例宣讲和互动问答,引导村民更新观念。 此外,三家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开展佤族(wǎzú)歌舞传承、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,让文明新风在(zài)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。 法治护航,普法宣传“筑(zhù)”根基 三家村将(jiāng)普法与移风易俗深度融合(rónghé),构建“1+6+64+380”网格化普法体系,培养(péiyǎng)“法律明白人”200余人次,覆盖全村调解、治保等组织。 通过“扫码(sǎomǎ)学法”“以案释法”等创新形式,在司莫拉佤族村等旅游景点(lǚyóujǐngdiǎn)开展法治宣传,让游客和村民在游览中学习法律知识。 同时,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工作,开展“法治讲座+民族特色活动”,以佤族文化为(wèi)载体传递文明理念,实现普法(pǔfǎ)与乡风文明互促共融。 成效显著,文明新风“遍”乡野(xiāngyě) 如今的三家村(sānjiācūn),红白喜事攀比(pānbǐ)之风渐息(jiànxī),村民年均礼金负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;房前屋后整洁有序,“最美庭院”季度评比激发村民自治热情;司莫拉(mòlā)佤族村成为网红旅游打卡地,民族风情与文明乡风相得益彰。 村民纷纷表示:“村规民约让我们有了‘主心骨(zhǔxīngǔ)’,既(jì)减轻了负担,又提升了村子的‘精气神’!” “移风易俗需兼顾‘破’与‘立(lì)’,破除陈规陋习的同时,建立(jiànlì)可持续的文明机制,让陈规陋习的破除既有力度更有温度。” 清水镇党委委员、副镇长、三家村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表示,未来,将继续深化“村规民约+红白理事会+法治建设”模式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让文明新风(xīnfēng)吹拂(chuīfú)乡村振兴之路,推动乡风文明从(cóng)“盆景”变“风景”,书写更(gèng)多“司莫拉式”的幸福故事。 云(yún)南日报-云新闻记者:李建国
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:“微治理”构建乡村善治“大格局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